應科院的技術項目在本港與海外屢獲獎項,為本院和香港帶來榮譽。這些獎項也顯示出應科院的創新和能力受到肯定。下面是各群組或其應用了應科院技術的合作夥伴所獲得的部份獎項:
| 優化運算微型機器學習平台 |
| 鑽石顏色自動分級連續生產線 |
| 基於動態混合頻率空間載波偏折術的3D檢測系統 |
| 自動隧道檢測系統(與港鐵合作) |
| 智能電力管理助手(與港鐵合作) |
| 胃部膠囊內窺鏡自動控制系統 |
| 人工智能運算的高效數據儲存方法 |
| 關鍵5G應用的自主連接套件 |
| 5G遠程起重機控制以及工地覆蓋方案提升建築工地安全 |
| 用於多模態交通數據理解的生成式預訓練大型交通模型 |
| 具備靜態捕捉模式的動態視覺感測系統 |
| 光學數位編碼-解碼系統 |
| 超聲波回波包絡檢測方法 |
| 元宇宙和線上服務身份驗證的非同質化代幣 |
| 結合視覺和文本特徵的PDF文件語義解析系統與方法 |
| 城市噪音污染監測的演算法和邊緣運算方法 |
| 寶石眼:寶石鑒定儀器 |
| 由機器學習提供支援的文檔層分離裝置,具有跨層推理功能 |
| IndustriNet 5G:面向新工業化的可靠和確定性無線通信 |
| 微塑料篩查:基於顯微高光譜成像的污染監測 |
| 用於低品質影像增強的多模態感測器影像融合技術 |
| 神經網路處理單元 (NPU):用於 AI 計算的高效硬體加速器 |
| 應急通訊新突破:運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NLP)翻譯,聚焦地面中繼式無線電通訊中的突發事件 (與港鐵合作) |
| 5G定位:增強型 5G 網路定位, 應對具有挑戰性的環境 |
| 5G救援:用於災難應變和偏遠國家的行動網絡 |
| 一種用於無線膠囊內窺鏡接收器的自動增益控制(AGC)電路 |
| 情緒量化:基於量化情緒狀態的語言中的情緒識別 |
| 增強電動汽車的熱性能 |
| Infavatar:語音匹配無限虛擬人生成器 |
| IoT Guard Lite:物聯網設備的 AI 驅動的輕量級自適應 IDS/IPS |
| 用於胃腸道內窺鏡診斷與品質控制的攜帶型人工智慧系統 |
| 用於模擬硬體的速度橋 |
| TEE:物聯網設備的可信執行環境 |
| AIBanner:智能營銷創意廣告生成器 |
| 草書手寫生成器 |
| 使列車維護檢查員能夠更安全有效地進行高空檢查:用於簡化列車車頂檢查的自動高速攝像技術 (與港鐵合作) |
| 全景激光鐳射掃描:用於建築資訊模型的高精度中距離三維感測掃描儀 |
| RiskMap:人工智慧驅動並採用5G技術的用於地下鐵路設備監控與預警的風險地圖 (與港鐵合作) |
| 5G智慧工地:遙控起重機 |
| TrainLite—用於缺陷檢測的小數據AI學習平台 |
| 實現智慧城鄉通信的網絡編碼5G多跳技術 |
| 5G雲機械人:用於工業 4.0 轉型的5G雲機械人 |
| 表面檢測的零死角路徑優化 |
| 超感浸境:真高清 AR/VR 一體化頭戴顯示器 |
| 安心存:集防偽、加密及存儲一體的光學標籤 |
| 智視野:用於糾正及輔助視力障礙之智能眼球追踪技術 |
| 基於機器學習的網絡威脅情報預警分析系統 |
| <補機>人工智能系統:自主式移動機器人智能充電系統 |
| 同軸線掃共聚焦3D感測系統 |
| 基於自適應優化網絡的水質預測框架 |
| 激光觸控:人體工學激光手指控制器 |
| Bright-ENDO:多功能AI輔助胃鏡檢查系統與解決方案 |
| 電力線通信干擾降低和消除系統 |
| 可應用於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的節能及智能電源中心方案 |
| 下一代數字控制無弧安全充電方案 |
| 高速可靠傳訊鏈:電子設計自動化雲端計算高速連接介面 |
| 低壓CMOS工藝的低功率電壓檢測器 |
| 5G 企業網一鍵融合:賦能未來企業網絡基礎設施 |
| 增強車聯網:提高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的創新道路網絡系統 |
| TrainLite—用於缺陷檢測的小數據AI學習平台 |
| 智能搜尋:細粒度視覺內容搜索平台 |
| 精神壓力和健康監測系統 |
| 煙智:通過多維指標監控抑制誤報煙霧檢測 |
| 聲感分類: 使用聲學傳感對材料進行分類 |
| 動態差分隱私聯邦學習信用評分系統 |
| AI輔助自動化汽車保險理賠系統 |
| 區塊鏈互操作性方案:區塊鏈系統的多模式橋接 |
| AccuBronchus:用於支氣管內光學相干斷層成像的小氣道快速測量系統 |
| 定向增強:一個更好的定向廣告人工智能框架-多維度知識轉移 |
| 具有溫度驅動死區時間控制的智能無線充電方案 |
| 反欺詐智能門鎖:可區分真假臉的低耗裝置 |
| 智能數據:區塊鏈技術助力智能眾包數據管理 |
| 5G高鐵物聯網:5G 助力智能交通 |
| 利用5G技術讓未來的城市和園區更智能、更高效 |
| 應對氣候變化 ─ 新型水底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
| 博學的聊天機器人的生成 |
| 數碼營銷的海量實時數據流處理 |
| 構建未來文本數字化的基石 |
| 全球疫情期間跨境合規生態系統的變革 |
| 透過低延遲、高精準度和可靠的流動車聯網系統,增強未來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
| 關於人工智能計算的低碳排放優化設計 |
| 讓電池擁有第二生命 |
| 為移動機器人縮短停機充電時間並提高生產力的快速充電技術 |
| 用於救生的低成本人工智慧夜視技術 |
| 普及預防性眼部視網膜檢查解決方案 |
| 智能行為分析系統 |
| 物聯網區塊鏈:數據交換 |
| 應急通訊終端 |
| 5G和視覺人工智能的自動導向車方案 |
| 服務於下一代數據中心的第三代半導體電能轉換器技術 |
| 服務於地鐵儲能系統的3D高效能電力電子模塊技術 |
| 共振式無線充電器 |
| 智能水務數據分析 |
| 文件自動摘要 |
| 3D虛擬實境製作系統 |
| 用於3D場景中對象的姿態、尺寸和形狀測量的方法和裝置 |
| 零知識證明硬件加速器 |
| 無線網絡高時延回傳改善方案 |
| 5G開放式無線電接取網路基站 |
| 多藍芽信標室內定位方案 |
| 應用於智能機器人的安全且高容量先進移動儲能技術 |
| 用於IC封裝的電路製造及矽通孔互聯技術 |
| 5G移動通信技術與鰭式場效應晶體製程靜電防護方案 |
| 用於移動電子設備浪湧電流保護的低電容瞬態電壓抑制二極管 |
| 適用於高能源效率直流建築物的先進數字斷路器 |
| 智能製造質量保證系統 |
| 用於深度感測和多圖像顯示的非機械光束轉向設備 |
| 即時且非接觸式溶液濃度檢測儀 |
| 通過國際移動用戶身份(IMSI)採集增強移動邊緣計算(MEC) |
| 用於鋰離子電池的塗上高孔隙自關閉層隔膜 |
| 具有反射楔形結構的袖珍型光譜儀 |
| 醫學圖像數據分析平台 |
| 低功耗藍牙無線通信系統的高精度低功耗時間和頻率同步方法 |
| 遊牧移動基站緊急服務 |
| 用於高功率應用及其方法的三維全塑封功率電子模組 |
| 智能工業機器人:三維視覺和認知 |
| 用於頭戴式顯示器的集成雙傳感光學結構 |
| 具有視頻輸入的高效,穩健的人體檢測/追踪方法和系統 |
| 移動生物識別認證技術 |
| 基於判決回饋通道估計的採樣頻偏跟蹤 |
| 安全和定位低功耗藍牙(BLE)網絡 |
| 用於道路安全和智能移動應用的車聯網(C-V2X)系統 |
| 用於高頻功率轉換的三維功率器件封裝 |
| 微納米結構納米尺寸聚集體包裹在微尺寸礫岩中用於電導的電極 |
| 多播消息的糾錯方法 |
| 遠程教育的多地點學習活動狀態管理 |
| 機器學習人工字體生成 |
| 高效且精確的命名實體識別方法和裝置 |
| 用於流圖像壓縮的球面視頻改進偽圓柱映射 |
| 用於緊急通訊的B-TrunC(寬帶集群通信)基站 |
| 先進安全設計的充電式電池 |
| 毋須針取血液樣本的血糖測量儀 |
| 全景視頻處理器 |
| 毋須使用條碼的零售掃描器 |
| 3D高功率電子模塊 |
| 窄帶物聯網 |
| 玻璃表面缺陷檢測技術 |
| 可識別手寫中文字的表格處理平台 |
| 強化反視角變換的車輛監測,追蹤和定位技術 |
| 移動設備上的智能數據索引 |
| 快速評估微孔填充中電鍍添加劑性能的裝置和方法 |
| 使用表面貼圖,物體陰影和單一相機進行接觸和移動檢測 |
| 全功能頭戴式虛擬現實顯示器 |
| 智能資料及文件擷取平台 |
| 聯盟式學習 |
| 高密度高可靠電子封裝關鍵技術及成套工藝 |
| EASY 5G開放式5G端到端網路方案 |
| 基於雲原生的5G獨立組網(SA)核心網 |
| 具精準定位、超算力的5G雲機器人賦能智慧製造 |
| 用於3D-IC低溫鍵合的Sn-Bi合金焊料共鍍技術 |
| 自動鑽石顏色分級機 |
| 結合設計智慧和資料智慧的AI橫幅生成系統和方法 |
| 智能非接觸式機械人充電 (SCRC):適用於工業機械人的高效率及緊密無線充電平台 |
| 智能非接觸式機械人充電 (SCRC):適用於工業機械人的高效率及緊密無線充電平台 |
| 超透鏡賦能紅外線成像系統及其自動化設計工具 |
| 適用於智慧城市和農村通訊基礎設施的 5G 多跳回程解決方案 |
| 全景掃描激光雷達 |
| 光學防偽標籤 |
| 適用於大型綠色建築的先進直流照明系統 |
| 面向新型工業化的5G時間敏感型通訊 |
| 用於生成虛擬化身的方法及裝置 |
| 多頻超聲波微探頭裝置的影像處理方法 |
| 【智慧出行獎 - 智慧交通】緊急通訊新突破:AI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傳譯用於Tetra無線電中的應急即時通訊 |
| 【智慧生活獎 - 智慧醫療】用於人體內高速數據傳輸的無線系統級芯片 |
| 【智慧生活獎 - 智慧醫療】便攜式邊緣AI輔助胃腸鏡診斷及質控系統 |
| 【金融科技獎 - 新興解決方案:虛擬資產,支付,區塊鏈,及人工智能應用】引領革命性信用評級科技:開創信用評級與私隱保護並重的聯邦學習平台 |
| 【金融科技(監管科技及風險管理)獎】香港蜜網 |
| 【商業方案(商業及公營機構)獎】AI賦能輕量級可適應性物聯網入侵檢測防禦系統 |
| 【商業方案(新興技術)獎】具有感測功能的4K2K AR/VR 兼容頭戴式顯示器(HMD) |
| 【智慧生活(智能家居)獎】碳中和屋宇供電系統 |
| 【智慧市民(智慧教育及學習)獎】智慧綜合治療學習系統(共同奪獎:貝智人工智能公司) |
| 【智慧生活(生活時尚)獎】智能珠寶衛士 |
| 【智慧出行(智慧交通)獎】UWB+V2X智慧出行路側系統簡化全新電子道路收費 |
| 【智慧生活(智慧醫療)獎】子宮頸癌篩查管理系統 |
| 【商業方案(資訊保安)獎】生物信息認證系統 |
| 【設備及機械設計組別】應用於3D半導體晶圓檢測的同軸光譜共聚焦3D感測技術 |
| 【設備及機械設計組別】用於綠色建築的可持續發展大規模直流照明系統 |
| 【設備及機械設計組別】用於質量控制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視覺檢測平台 |
| 【科技成就組別】Easy 5G解決方案─全球領先的5G技術 |
| 【設備及機械設計組別】NEXCAM 360(共同奪獎:Nexplore Hong Kong Limited) |
| 【創意組別】節能碳中和直流樓宇方案 |
| 【設備及機械設計組別】生物識別穿透式頭戴顯示器(共同奪獎:香港盈盛股份有限公司) |
| 【設備及機械設計組別】用於光通信組件的快速多焦點自動檢測設備(共同奪獎:昂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科技成就組別】窄帶物聯網(NB-IOT) |
| 【設備及機械設計組別】用於工業磁頭潔淨室的協同移動機械手(共同奪獎:新科實業有限公司) |
| 【設備及機械設計組別】VR一體機 |
| 電動車車輛到電網直流壁箱 |
| 超聲波感測器SoC設計與實現 |
| 基於影像的智能三維感測系統,用於透明物體的三維重建、姿態估計和表面重建 |
| 引領革命性信用評級科技:開創信用評級與私隱保護並重的聯邦學習平台 |
| 【最佳人工智能轉型方案獎】意圖驅動及人工智能代理智能編排系統 |
| 【人工智能應用卓越獎】緊急通訊新突破:AI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傳譯用於Tetra無線電中的應急即時通訊 |
| 【5G應用方案卓越獎】具有精準定位的5G雲機器人技術助力智慧製造 |
| 【綠色ICT方案卓越獎】適用於智慧城市應用場景的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源模塊 |
| 【雲端方案卓越獎】革命性文檔處理:基於機器學習的文檔層分離與跨層推理技術 |
| 【雲端方案卓越獎】香港蜜網-早期威脅捕捉與分析網絡 |
| 【5G應用方案卓越獎】提升公共車輛安全與效率的5G車聯網系統 |
| 【最佳5G應用方案組別】車聯網(C-V2X)科技解決方案 |
| 碳中和屋宇供電系統 |
| 簡化貸款處理:人工智能自動文件審查,以提高速度並降低風險 |
| 智能資料及文件擷取平台 |
| HoneyNet網絡威脅情報預警分析系統 |
| 聯盟式學習 |
| 無龍門電子道路收費 (ERP) 解決方案 |
| 冷凍食品入口安全管理平台 |
| 香港蜜網-可執行網路威脅情報狩獵網 |
| 隱私保護行為理解傳感融合監控系統 |
| 安心貼:一體化實時生命體徵監測穿戴設備 |
| 【公共事務及社會企業】智能光學精準定位系統 |
| 【商業應用獎類別】意圖驅動及人工智能代理智能編排系統 |
| Attraction Campaign Award |
| Excellence in Gen Z Attraction Strategy |
| Excellence in Inter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着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約1,6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接近1,200項專利。
作為一個香港的研發中心,應科院 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幫助客戶把握蓬勃的技術市場中的商機,並提高他們的競爭優勢。客戶和合作夥伴可以利用 應科院的專業知識和研究成果來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