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科院与科大签署合作备忘录 结合知识产权及科研实力 共同开展新研发 促进技术商品化

  • [香港,2022年2月23日]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与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善用各自的专利技术、结合两者的研发专长,共同开展新的研发项目,以创造更多具影响力的发明,并致力将研发成果商品化,协助不同行业创新转型,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应科院与科大将根据「发明贡献比例」,共同拥有透过科研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是次为本港应用研发机构与大学首度正式以此模式合作,期望带动本港创科生态系统持份者,以类此方式展开跨领域科研合作,并共享技术转移成果。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表示:「科大和应科院研发实力雄厚,均拥有大量优秀的专利技术,犹如拥有宝藏库。我们很高兴透过这崭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创建更耀目的宝藏库,并为创科生态系统带来新气象,协助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叶玉如教授表示﹕「一直以来,科大与应科院在诸多研究领域开展合作,为社会带来裨益。我们很高兴可以将合作关系提升至新层次。透过优化和加强合作框架,包括新的知识产权安排,我们期望未来双方可以开展更多深入合作。这将有助结合我们双方的科研实力,进一步推动知识转移及科研产业化,为香港与内地的创科发展增添新动力。」

    根据新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应科院或科大及其附属机构将建基于双方各自拥有的专利技术,共同开拓研发资源、开展新的研发项目,及推动研发成果商品化。其中有潜力的项目,包括5G通讯、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利用传感器将废物分类等。

    应科院和科大亦会透过开展有关研发项目,培养创科人才,包括年轻研发人员及研究院学生,进一步完善创科生态系统。

    应科院于多个创新技术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通讯技术;网络安全、密码及可信技术;集成电路及系统;及物联网感测技术,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并一直致力令研发成果「落地」应用,透过为企业及不同政府部门、公营机构度身订造科技解决方案,助其解决难题、提升营运效率。

    现时,应科院于中国内地、美国及其他国家拥有约900项专利,并已将接近800项技术转让给业界。

    应科院与科大的合作涵盖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技术转移。在崭新的合作模式下,应科院将进一步发挥其桥梁角色,透过应用研究,将大学的基础科研发展成为应用科技,供业界采用,推动专利技术商品化。

    科大一直致力鼓励创新科研及推动知识转移。2020/2021年度,科大公布176项新发明,新专利申请达到332项,205项新专利获得授权。科大累计拥有近千项在效专利授权,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生物科技、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通讯及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技术、先进材料及可持续发展科技等。

    应科院及科大亦将继续与香港及大湾区内其他研发机构及大学磋商,展开同类合作,配合「十四五规划」,协助建设大湾区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与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叶玉如教授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善用各自的专利技术,共同开展新的研发项目。


    (上排左起)应科院策略总监林向明工程师及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叶玉如教授及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范智勇教授、(下排左起)应科院物联网感测技术总监张春博士及首席科技总监许志光博士、科大署理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金信哲博士及技术转移中心主管(信息及通信技术)梁凯荣博士,于网上出席应科院与科大签署合作备忘录仪式。

    应科院成立「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连结业界培养专才

  • [香港,2022年1月25日]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成立「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学院),让就读创科及商业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及硕士、博士学生,于今年暑假在应科院实习,参与研发金融科技,并实地考察九间业界重要机构,包括中银香港、中国人寿(海外)、数码港、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香港科技园公司、IBM、Microsoft香港、平安壹账通银行,了解金融科技如何推动业界发展。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表示:「金融科技界渴求人才,我们希望让大学生透过参与富挑战性的研发项目,赚取实战经验,及早装备自己投身业界。我也特别感谢多个在业界举足轻重的伙伴机构支持,让我们的实习生有机会多角度了解金融科技,开拓眼界。我深信,学院将为香港培养优秀的创科新力军,协助推动『金融科技2025』策略。」

    中银香港资讯科技部总经理郑松岩先生表示:「香港金融科技业近年发展迅速,在多项主要金融业务及监管合规等方面均被广泛应用。当中『创新』 和 『转型』不仅是企业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元素,也是年青人装备自己、塑造未来的关键。中银香港全力支持应科院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举办的实习计划,期望各学员日后能够学以致用、发挥所长,为香港金融科技业作出贡献。」

    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表示:「中国人寿(海外)一向致力于发展金融科技,并紧抓数位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国人寿(海外)全力支持『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实习计划,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金融科技业务,为未来做好准备。」

    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先生表示︰「作为香港的金融科技大本营,数码港深明金融科技行业,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初创公司,都对金融科技人才求才若渴。我乐见应科院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透过学院为大学生提供参与金融科技项目的机会,为他们将来投身金融科技行列打好基础。」

    HPE香港及澳门董事总经理梁成琯博士表示:「HPE很荣幸成为应科院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的支持机构。该计划将为年轻人才提供机会,发展科技才能并增进他们对金融科技生态圈的了解。我们视应科院为志同道合的伙伴,年轻科技人才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很高兴能参与此计划,协助达成计划的愿景。」

    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总监周文正先生表示:「金融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香港必须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以确保我们有足够的金融科技专才投身业界,推动行业发展。在『金融科技2025』策略下,金管局继续与各策略伙伴紧密合作,培育全方位的金融科技人才。我们很高兴见证和支持应科院成立『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计划与我们为金融服务业配备更多技术专才的愿景相呼应。金管局与应科院是长期合作伙伴,我们期待将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一同为金融科技业的蓬勃发展作出贡献。」

    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先生表示:「金融科技是香港科技园其中一个重点推动的领域,我们十分高兴成为应科院『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的支持机构,与各界携手合作,透过全方位的培训,共同栽培年青一代成为创科领袖。我们深信人才是创科发展的重要元素,而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需要培育更多金融科技人才,以科技研发创新方案,加快香港、大湾区,以至国际金融科技的发展。」

    IBM香港总经理黄洁仪女士表示:「我们很高兴参与应科院的『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帮助香港培养人才,推动『金融科技2025』策略及香港的成长和发展。IBM在协助金融机构进行数码转型,以及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工具、技术和培训计划,助他们设想、构建解决方案和获取利润方面,一直走在业界前沿 。我们渴望与学生们分享我们的洞见和经验,为他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职业生涯带来启发。」

    Microsoft香港区域科技长许遵发先生表示:「Microsoft香港一直致力于装备下一代的数码技能,以发掘他们的潜力,于这个日新月异的数码世界中保持灵活性。 今次与应科院的合作别具意义,我们希望透过分享Microsoft香港对现时数码科技的见解来扩阔本地年轻一代的视野,并启发他们投入创科行业,继续为香港赋能为未来成就更多。」

    平安壹账通银行行政总裁冯钰龙先生表示:「金融科技为金融服务业带来庞大机遇及创新发展,行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更是快速增长。作为香港首间运用替代信贷审批模式以实现普惠金融的虚拟银行,平安壹账通银行致力推动本港金融科技发展及培育人才。我们今次与应科院合作,将与本地的大专生分享建议﹑见解和经验,支持人才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发展。」

    学院的实习计划现已接受报名,报名期限至3月14日结束。获甄选的学生将于今年六月至八月期间,于应科院实习八周,参与金融科技研发项目,包括:研究发行中央银行数码货币的技术、利用联盟式学习技术推动替代信贷评估,或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等。应科院专家将提供专业指导,及分享其丰富的研发心得。在实习期内,学生将以两周时间,实地考察支持此计划的知名机构,向业界专才取经,更全面了解金融科技的影响。

    学院欢迎就读工程、科技、科学、电脑科学、商业及金融学科的学生报名参与实习,甄选条件包括:有志投身金融科技行业、能够构思科技解决方案、富创意、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有远见、英文水平佳。有兴趣者可于网上报名:https://forms.office.com/r/YtmFBFrk32.

    应科院行政总裁分享发展计划配合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 [香港,2022年1月25日]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今天公布多项发展计划,以配合「十四五规划」中建设大湾区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当中包括在大湾区开拓更多研发项目、与当地大学和研究院合作、吸纳和培养人才、开拓更多研发资源等。应科院亦积极吸纳海外知名大学学生,来港实习及加入应科院团队。

    叶成辉博士表示:「应科院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在多个领域掌握尖端技术,结合大湾区的资源、庞大应用市场,以及内地和国际的研发专才,将令我们在创科上有更多突破、缔造更大的影响力。让我们共同把握『十四五规划』的无限机遇,为香港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叶博士去年10月上任应科院行政总裁后,带领团队制订在大湾区拓展创科的计划,并开展筹备工作。相关发展策略包括:

    • 扩张内地发展
      A应科院会扩张在内地的发展,积极考虑进驻位于福田的科学园深圳分园、落马洲河套地区,以加强与生态圈持份者及业界伙伴合作。
    • 与大学合作
      应科院积极寻求与大湾区的内地重点大学、及当地的本港大学分校和研究院,开展合作。
      应科院正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洽商,于数月内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先进半导体、5G通讯、智能制造等技术。
    • 开拓研发项目
      应科院将透过「官产学研」合作,在大湾区开拓更多研发项目、令成果落地应用;将优先推动集成电路、通讯技术领域的项目,继而开拓更多物联网感测、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项目。
    • 开拓研发资源
      应科院将积极申请国家级、大湾区及内地省市对内地和港澳开放的研发经费;并继续加强与企业客户协作,开拓更多研发资源。
    • 吸纳及培养人才
      应科院将于内地进行招聘,及为驻香港员工提供调往内地总部工作的机会,以扩大内地团队;并透过在大湾区与大学和研究院合作,吸纳其硕士及博士生参与研发,培育国际人才。

    应科院亦正积极邀请多间国际知名大学,向其学生推广应科院的工作机会,包括本科生暑期实习计划、应科院「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实习计划,及供本科、硕士及博士毕业生申请的职位,已获多间顶尖学府答允作相应安排,包括:牛津大学、史丹福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凡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南加州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芝加哥大学并会资助最多五名本科生,于今年赴应科院参与暑期实习。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公布多项发展计划,以配合「十四五规划」中建设大湾区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

    应科院圆满举办「2021先进半导体创新发展论坛」 汇聚两地业界持份者 推动创新协作

  • [香港,2022年1月3日]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早前举办首届「先进半导体创新发展论坛」,以「还看大湾区优势」作为主题,邀得知名专家在网上探讨,如何加强粤港澳在先进半导体科研及应用上的合作,推动大湾区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论坛反应热烈,获近2400位本港及内地业界持份者报名参与。

     

    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季华实验室理事长曹健林先生为论坛致祝贺辞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全中国以至全世界芯片销量最高的地区,在芯片荒下,中国各城市也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力度。他称:「衷心希望各位嘉宾能在论坛上深入交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半导体产业发展奉献更多智慧和操作方案。」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先生致祝贺辞时称,先进半导体是支撑移动通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电子元器件,是世界各国竞逐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他说:「我们能如何打造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链,推进产品开发,成就更多新技术、新产品,以支持国家的科技发展,实在十分需要大家积极探讨和合作实践。」

     

    中联办教育科技部二级巡视员刘懋洲先生致祝贺辞时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强大的先进半导体终端应用市场,所谓近水楼台,香港应该抓紧机遇,引领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前沿基础研究,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给予的支持,充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

     

    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太平绅士致欢迎辞时,祝贺应科院在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取得丰硕成果,包括参与的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称:「应科院会继往开来,砥砺奋进,抓紧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继续为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作出贡献。」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致开幕辞时表示:「应科院积极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贡献国家所需、发挥香港所长,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科建设。希望透过此次论坛,携手各界合作伙伴,加强粤港澳在创科领域的协作,将大湾区建设为全球创科高地。」

     

    此网上论坛接获近2400人报名参与,出席率高,除了邀得中联办及广东省科技厅的官员参与,亦吸引了大批香港及内地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的业界人士,及两地大学的学者、学生参与。

     

    与会者认为,在十四五规划下,中国的第三代半体导产业迅速发展,而本港大学的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应科院亦拥有全港最大规模的第三代半导体研究团队、掌握尖端的芯片设计技术,将对大湾区相关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香港可以借着吸纳海外顶尖研发专家,进一步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并借着加强与海外专家、企业、大学合作,带动更多创新研发、吸纳更多研发资金,及强化其连接内地与国际的桥梁角色。

     

    2021先进半导体创新发展论坛由应科院、季华实验室及京港学术交流中心主办,获多个单位协办及支持,于上月10日圆满举办。

    应科院与香港电讯共同推出车联网 荣获香港通讯业联会非凡年奖「最佳5G应用方案」铜奖

  • [香港,2021年12月9日]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研发车联网(C-V2X)科技解决方案,今年三月在沙田展开14公里公路测试,采用香港电讯的5G技术,以超低时延实时传送交通信息,为推动智能出行,以提升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奠下重要基础。应科院与香港电讯凭着车联网方案,荣获香港通讯业联会2021年非凡年奖「最佳5G应用方案」铜奖。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表示:「应科院积极配合特区政府的《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并透过车联网推动智慧出行。感谢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及香港电讯跟我们合作无间,让我们实现了全球其中一个最大型的车联网公路测试。我们会继续透过科技创新,提升市民在生活各环节的体验。」

    香港电讯商业客户业务董事总经理陈纪新先生表示:「今天我们以5G技术配合 C-V2X车联网技术,是香港迈向智慧出行及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项发展,将能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从而减少交通意外及舒缓挤塞问题,进一步改善道路安全,希望能让市民感受到智慧城市及创新科技为他们日常生活带来裨益。」

    应科院通讯技术副总裁庄哲义博士称,应科院一直努力推进车联网技术发展,正筹备研发联网自动驾驶。他说:「我们计划结合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协助自动驾驶汽车判断隐藏的危险,提升道路安全,为自动驾驶普及化铺路。」

    应科院在创新科技署及运输署支持下研发车联网系统,让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车辆与道路基建,以及车辆与网络之间可以实时传递讯息,藉此实时为司机提供路面状况讯息及作出警示,以加强道路安全及辅助驾驶。车联网技术亦可应用于实时交通监察、事故管理及行车路线规划等方面,以提高交通效率。

    在沙田进行的车联网测试,采用了香港电讯的 5G 独立网络架构,达致以超低延迟的可靠网络传送实时交通信息,当中需要此特性的关键应用,包括前向碰撞预警及盲点车辆切线警示等等,为本港首次将C-V2X及5G SA技术应用于垂直行业,已成功试行。

    首阶段的沙田车联网测试已经顺利完成;应科院为车联网开发的感知和高精度定位技术,亦已授权合作伙伴,在多个内地城市部署应用。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中)及香港电讯商业客户业务总处无线策略拓展主管黄锦恒博士(左)昨于香港通讯业联会2021年非凡年奖颁奖礼获颁「最佳5G应用方案」铜奖。

    应科院与香港电讯共同推出车联网 荣获香港通讯业联会非凡年奖「最佳5G应用方案」铜奖

  • [香港,2021年12月9日]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研发车联网(C-V2X)科技解决方案,今年三月在沙田展开14公里公路测试,采用香港电讯的5G技术,以超低时延实时传送交通信息,为推动智出行,以提升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奠下重要基础。应科院与香港电讯凭着车联网方案,荣获香港通讯业联会2021年非凡年奖「最佳5G应用方案」铜奖。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表示:「应科院积极配合政府的《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并透过车联网推动智慧出行。感谢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及香港电讯跟我们合作无间,让我们实现了全球其中一个最大型的车联网公路测试。我们会继续透过科技创新,提升市民在生活各环节的体验。」

    香港电讯商业客户业务董事总经理陈纪新先生表示:「今天我们以5G技术配合C-V2X车联网技术,是香港迈向智慧出行及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项发展,将能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从而减少交通意外及舒缓挤塞问题,进一步改善道路安全,希望能让市民感受到智慧城市及创新科技为他们日常生活带来裨益。」

    应科院通讯技术副总裁庄哲义博士称,应科院一直努力推进车联网技术发展,正筹备研发联网自动驾驶。他说:「我们计划结合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协助自动驾驶汽车判断隐藏的危险,提升道路安全,为自动驾驶普及化铺路。」

    应科院在创新科技署及运输署支持下研发车联网系统,让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车辆与道路基建,以及车辆与网络之间可以实时传递讯息,藉此实时为司机提供路面状况讯息及作出警示,以加强道路安全及辅助驾驶。车联网技术亦可应用于实时交通监察、事故管理及行车路线规划等方面,以提高交通效率。

    在沙田进行的车联网测试,采用了香港电讯的5G独立网络架构,达致以超低延迟的可靠网络传送实时交通信息,当中需要此特性的关键应用,包括前向碰撞预警及盲点车辆切线警示等等,为本港首次将C-V2X及5G SA技术应用于垂直行业,已成功试行。

    首阶段的沙田车联网测试已经顺利完成;应科院为车联网开发的感知和高精度定位技术,亦已授权合作伙伴,在多个内地城市部署应用。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中)及香港电讯商业客户业务总处无线策略拓展主管黄锦恒博士(左)昨于香港通讯业联会2021年非凡年奖颁奖礼获颁「最佳5G应用方案」铜奖。

    应科院研发节能供电系统及智慧学习系统 荣获「2021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

  • [香港,2021年11月30日]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ASTRI)的团队研发碳中和屋宇供电系统,荣获「2021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的「智慧生活(智能家居)奖」银奖。应科院亦联同教育科技公司贝智人工智能,凭着智慧综合治疗学习系统,共同获颁「智慧市民(智慧教育及学习)奖」优异奖。

    「2021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颁奖礼于昨天举行,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太平绅士及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到场勉励得奖团队。

    叶成辉博士对应科院团队获奖深感鼓舞,并感谢研发人员的努力,他续称:「我们致力透过应用尖端科技,协助香港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同时促进工商业发展、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我们亦会积极把握『十四五规划』的机遇,配合政府实现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碳中和屋宇供电系统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让建筑物以直流电供电,有效节省15%至20%电力。

    现时本港建筑物采用交流电供电,而约65%能源消耗源于建筑物。应科院集成电路及系统部智慧电力及能源系统副总监李天河博士,透过研发高效电源转换器及数字化直流断路器,让各种电气设备(包括家用及商用电器等),可以高效及安全地改以直流电供电,大幅节省能源消耗。

    此系统已应用于机电工程署一个会议室,亦有内地电力设备生产商引入此技术,让项目发展商采用直流电供电方案。

    李博士称:「直流供电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大趋势,我们会积极推广这项研发成果,为香港和内地减碳出一分力。」

    另一得奖项目综合治疗学习系统,为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生量身订造个别学习计划,让其接受行为治疗,并利用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分析学生学习表现、生理数据(如心跳)及课室环境(如声音、光线),以评估其学习进度,供教师和治疗师参考。

    带领研发团队的应科院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部智能认知系统高级经理时浩邦先生称:「系统可以让教师、家长在学校和家中协助SEN学生接受培训,减轻治疗师繁重的工作量,在疫情期间,亦让学生不会因无法回校而中断训练。」

    贝智人工智能首席执行官黄俊文先生表示:「已经有两间特殊学校引入这个系统,下学年最少会增至九间学校,另有一间社区中心采用系统,让基层家庭受惠。我们会继续作推广,让更多SEN学生得到支援。」

    参与研发碳中和屋宇供电系统的其他应科院成员包括:张瑞蓬、李清纯、刘仲贤、李欣、杨启荣、林焯烯。

    参与研发综合治疗学习系统的其他应科院成员包括:王鉴光、张子健、刘欢。

     

    李天河博士带领的研发成果,包括其手持的数字化直流断路器,及旁边的高效电源转换器。

    时浩邦先生(左)及黄俊文先生(右)期望更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可以受惠于智慧综合治疗学习系统。

    中信国际电讯CPC与应科院合作迈进新阶段 携手研发增强现实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项目,为企业带来创新运营模式

  • [香港,2021年11月17日] – 中信国际电讯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股份代号:1883)全资拥有的中信国际电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国际电讯CPC”)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简称“应科院”)的合作关系迈进新阶段。双方结合人工智能(AI)及增强现实(AR)技术为各行各业及不同市场创造出优势价值,以及与众不同的体验。凭着中信国际电讯CPC的演算法专业知识及强大AI实力,加上应科院的AR创新能力,推动信息及通信技术(ICT)行业向前迈进,通过可应用于不同行业的AI与AR整合方案,开拓崭新的行业应用案例。

    中信国际电讯CPC行政总裁李炳智先生表示:“推动智慧创新的企业文化及拥抱智能技术发展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亦是我们未来继续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中信国际电讯CPC作为致力以智能科技驱动的ICT赋能者,我们很高兴与应科院再度合作推进第二期研发项目,通过双方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交流,积极提升AI与AR技术发展,努力开发创新和实用的科技项目。这正好贯彻我们『创新‧不断』的服务理念,也落实我们最新的ICT-MiiND(ICT-智赋)策略,以智慧思维推动智能创新。”

     

    第一阶段 – 善用AR技术,扩展无限可能

    中信国际电讯CPC与应科院于2019年6月开展首阶段合作,携手拓展数化及AR技术,旨在提升各行各业的竞争力,让ICT业界受惠。并在2020年9月,双方成功推出一项共同研发的AR解决方案  —— “AR千里眼”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简称“AR千里眼”),成功展示了于新冠疫情期间,发挥远程工作策略的成效。借助该项以AR导向的智能眼镜设备,不仅可让身处数据中心的前线工程师远程存取重要资料,亦能使前线人员和后勤支援团队紧密合作,完成运维工序,不但助力解决了客户及员工出差难题,更使后勤支援服务的生产力跃升高达五成。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指出:“要让智能化技术与创新科技持续发展,有赖建立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以推动各行各业的参与者紧密合作。应科院与中信国际电讯CPC继续携手合作,将有助促进在创新研发、科技知识和行业经验等各方面的交流,从而提升业界的运营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为市场创造新价值。应科院作为科技发展的推动者,深信今次合作将带来双赢,打造出切实可行的商业应用方案,让各行各业受惠。” 

     

    第二阶段 – 结合 AI与AR功能,开拓更多商业价值

    迈进第二阶段,中信国际电讯CPC与应科院再跨出一大步,通过结合AI与AR的强大功能,开创更具竞争力的价值。ASTRI将提供软件平台及定制技术,中信国际电讯CPC则会过虚拟及实体数据、AI能力和行业场景融合到AR智能眼镜的显示系统,建造出创新的机器学习模型。当中主要特点包括:

    • 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加强数据整合,将为远程工作者提供2D及3D图,提升数据可视化。用户可以使用 AR智能眼镜来侦测、识别、定位和追踪物件的位置,以及把操作手册、分析数据,甚至是使用指南的实时远程影像,投射到平视显示系统,以便分析趋势或问题,加快工作进程。
    • 认知物件辨识 AI与AR整合服务将应用于中信国际电讯CPC的算法和解决方案上运行的认知物件辨识系统(Cognitive Object Recognition System,简称CORS),提高对象映射(object mapping)的准确程度。过AR智能眼镜,用户可以轻松辨识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AR智能眼镜借着以数地图、3D模型和虚拟资讯的形式,将实体(路径)和因果关系投射到现实世界,进一步提升工作场所的安全水平。
    • 中间件(Middleware)升级 – 合作双方将开发用于AR智能眼镜的中间件,有助客户配合不同的智能眼镜如HoloLens 和Android的头戴式置使用。

     

    借助应科院的科研实力和专业知识,以及中信国际电讯CPC对市场的理解与行业经验、跨地域的业务覆盖、优秀的本地服务能力,相互结合各项创新科技及与第三方整合的丰富经验,对是次合作将带来莫大裨益,有助商业化流程及开拓崭新的行业应用案例。双方的合作关系能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实际商用环境,创造出商业价值,其中包括:  

    • AI与AR千里眼服务无论距离多远,亦能达至顺畅合作 
    • 简化日常维护和检测工作 – AI与AR整合服务将为前线人员提供更佳的计算机视觉能力。利用AR智能眼镜结合可视化数据,前线人员可以即时查阅操作手册及经分析的数据或图表,甚至利用可视化数据提供预测和预防报告,一旦有任何问题,便会即时收到提示。在安装及维护过程中,5G云端连线可让上级向前线人员发出清晰指引,逐一说明每个步骤及安排。 
    • 计算机视觉及认知分析方案有助作出更佳决策 
    • 多场景企业运营规划(如供应链管理) –  过创新智能AR 解决方案于供应链运营工序,企业可利用数据视觉化和对象映射能力,为前线人员提供实时货物定位和场景信息,协助他们迅速准确识别需要装卸的货品和流程规划。
    • 预测性的客户体验可让客户获得大价值
    • 提升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体验 – AI及AR可让企业利用预测和规定的数据,预先了解客户所需,提供与众不同的客户体验。 

     

    延伸ICT-MiiND策略,缔造创新而智能化的未来生态

    在第二阶段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研发的AI与AR整合服务,进一步加强中信国际电讯CPC的ICT-MiiND策略,结合“智能”与“创新”两大元素,致力为客户把技术潜力转化为商业价值。中信国际电讯CPC同时积极缔造“智赋生态”,成为智能科技驱动的数化推动者,利用ICT-MiiND策略推动企业客户成功迈向智能化新纪元。

    ICT-MiiND策略是对ICT平台和服务的全栈 (full stack)数据全链路打通及连接,采用前沿的容器技术(container technology)及创新智能运维模(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T Operations,简称AIOps),加强“智能”元素。与此同时,应科院则借着注入其科研实力和专长,提升“创新”元素。

    中信国际电讯CPC首席信息及创新总裁邝伟基先生表示:“我们的数据科学和分析专家团队运用本公司数十年来的丰富ICT经验,以及对行业应用案例的深入认识,开发出广泛的研究工作项目。我们相信凭着与应科院的紧密合作关系,加上各项新科技的发展,例如AI、AR、区块链、5G、物联网(IoT)及云端,将可确保继续找到创新而智能化的方式,协助各行各业获得数转型带来的效益 。”

     


    中信国际电讯CPC行政总裁李炳智先生(左)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右)共同宣布第二期研发项目成果,结合人工智能(AI)及扩增实境(AR)技术为各行各业及不同市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以及与众不同的体验。

    应科院电子封装科技成果 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香港,2021114]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1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应科院)参与的 「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 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香港特区政府下属研发机构,在电子封装领域,参与国家级別奖所斩获的最高奖项。此次获奖肯定了香港应科院经多年来与内地单位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的成果,该成果突破了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技术的瓶颈,协助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香港应科院的集成电路及系统部门在电子封装领域深耕多年,在相关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专利布局、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香港应科院集成电路及系统高级总监史训清博士更是今次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其研发专利晶圆上多个通孔的电沉积过程优化方法(发明人:孙耀峰博士,谢斌博士,史训清博士),更应用于此次得奖项目上。

    这次获奖再次肯定了科研人員的努力,亦鼓励了香港应科院及其团队再接再厉,共同把握《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大湾区发展计划的机遇,发挥更大影响力,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作出贡献。

    国家科技奖是中国最权威及受瞩目的科技类评选,旨在奖励对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及组织。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共157项。

    获奖项目的研发人员:(左起)孙耀峰博士、史训清博士、谢斌博士、高子阳博士。

    应科院宣布委任新董事

  • [香港,2021年10月21日]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今日宣布委任两名新董事,并再度委任六位成员,任期为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日。

    新任董事包括:

    • 赵汝恒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及机械工程学系热能及环境工程讲座教授
    • 黄锦沛先生,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
      隽思人才及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常务董事

    李惠光,太平绅士,工程师再获委任为应科院董事局主席,另有五位董事亦获续任,包括:

    • 陈俊光教授
    • 邹金根先生
    • 何伟中先生
    • 吴汉瑜先生
    • 吴其彦教授工程师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表示:「我很荣幸再获委任为应科院主席,继续带领应科院,为香港的创新科技生态系统作出贡献。我在此欢迎赵教授及黄先生加入董事局。我期待跟他们紧密合作,带领应科院更上一层楼。」

    李惠光工程师亦代表各董事局成员,衷心感谢两位离任董事夏勇权先生,铜紫荆星章及刘安庭先生过去对应科院作出的支持及贡献。两人于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一日起离任。

    从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一日起,应科院董事局组成如下:

    主席
    李惠光先生,太平绅士,工程师

    董事
    陈俊光教授
    赵汝恒教授
    邹金根先生
    周世强先生
    庄子雄先生
    何伟中先生
    林德华教授
    李治纬先生
    林文怡教授
    马衡先生
    吴汉瑜先生
    吴其彦教授,工程师
    吴民卓博士
    戴剑寒博士,工程师v
    汤达熙先生
    黄锦沛先生,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
    王贤敏女士
    (按英文姓氏次序排列)

    官守董事
    蔡淑娴女士,太平绅士,创新及科技局常任秘书长
    潘婷婷女士,太平绅士,创新科技署署长

     

    – 完 –

     

    关于应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过应用科技研究,协助发展以科技为基础的产业,藉此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应科院的主要科技研发领域可归纳于五个技术部门,包括: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通讯技术、网络安全、密码及可信技术、集成电路及系统、物联网感测技术。而技术研发主要应用在应科院的五项重点范畴: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智能制造、健康技术和专用集成电路。

    多年来,应科院培养了一批研究及技术人才,并以其前瞻性创新及杰出商业及小区贡献而屡获国际殊荣。迄今为止,应科院已将750多项技术转让给业界,并于中国内地、美国及其他国家拥有850多项专利。

    如欲查阅更多信息,请浏览 www.astri.org

     

    媒体联络:

    蔡瑶
    公共事务及传讯部经理
    电话:+852 3406 2506
    电邮:[email protected]